《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通用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相信自我,没有问题!
寒假时光,好好珍惜。这天我与姐姐们一齐观看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倾心领略了主人公兰彻的聪明、机智、善良、自信,也领略了他的伙伴栾丘和拉杜可爱与傻笨……
他们三个在大学工程部内同一个宿舍,是同样的可爱,同样傻乎乎的幽默。但是他们的爱好却不一样,一个喜爱工程学,一个喜爱摄影,另一个,则只为得到一笔工资,养家糊口。而兰彻,就是那个学习成绩好,懂得活学活用,相信自我,快乐、阳光的男士。
兰彻的口头禅就是“Alliswell!”——“一切都会好的!”。就凭这句话,救过一个妇女,接生过一个小孩呢!
影片中他的教导主任“病毒”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最后最后忍无可忍,要求他立刻离开。就在他即将顶着倾盆大雨离开学校时,“病毒”的大女儿忽然就要生了,可他们因为大雨怎样也到达不了医院,只好先在学校休息室的乒乓球台上来个临时“接生”。
“加油!加油!用力!用力!”学生们喊得一声比一声高,可大女儿却因为筋疲力尽而累昏了。这时兰彻想起了“助力器”能够帮忙孕妇用力生产,于是他就用吸……最后,经历了种种困难后,一个婴儿出生了……
相信自我,一切都会好的!
是啊,的确就应相信自我!回想五年前,我学游泳时,第一次让姐姐陪着练习水中憋气。起初,我怎样也不敢,总认为水进入鼻子内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事情,闹不好会要了我的命。之后,在姐姐的鼓励下勇敢地尝试后,我竟然成功了。当时姐姐告诉我,一个人要自信才能成功……
All is well,一切都会好的。在害怕时,恐惧时,绝望时,大声喊吧:“相信自我,我没问题,一切都会好的,都会好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看了这个电影感触好深,觉得好赞呢,三个人的友谊好感动!也说了亲情,友情,爱情,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让我再一次知道趁年轻必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选择喜爱的工作,去发挥自己才能和能力,不要怕恐惧不要找借口,遇挫折更不要轻易放弃!还有就是一定要跟优秀的人在一起,都说跟对人做对事,只要找对了方法才能让自己成功。
大家应该都知道坚持跟行动真的很难,很多人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今后必须要养成把努力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三分热度。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有句话说:人生就像一场竞赛!你不成功别人就超越你,今后生活中一定要追求卓越,感于去挑战,不要选择安逸,创新才是硬道理!才配的这句话:唯有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现在社会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几乎都会为车子、工作、房子、面子,一定不要活给别人看,世界是自己的。现在人心越来越脆弱,也很容易陷入恐惧,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哄哄它!切记:千万不能为了压力就去死,要找别人或对朋友诉说,(记住人生除了生死其它的都是小事)要知足常乐要有好的心态,要学会自己调节,学习兰彻说的那句话:平安无事,学会自己去思考,去感悟,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勇于品尝所以滋味,只有亲自品尝到的味道,才会有不同收获,才有是完美的人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3看完《三傻大闹宝莱坞》,觉得是一部很有深度的电影。电影讲述了在印度当时崇尚男人做工程师、女人当医生背景下,法罕、莱吉因为父母的原因不得不去印度帝国工业学院学习工程师知识,而兰彻用非同常人的行为对抗着这所学校或者说这个社会存在的弊端;电影开始由兰彻对正在训话的院长说院长,如果钢笔在太空没用,为什么不用钢笔,他们可以剩下数百万,院长回复以后作答,我个人认为这是这部电影对学院教育或者说整个印度社会的教育弊端描述的开始,直至最后院长回答了这个问题,让我感受到院长在变化、学院也正在变化,至少院长他不再是从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恍然大悟认真对待自己的不对的地方。从这两个片段可以让人明白至少创新不是在知识工厂出来的,而是需要鼓励学生去打破常规、敢于质疑的这种精神。
整部电影里,音乐让人有时感到很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内心好像被上帝的手轻轻得抚摸了一下;电影也有经典的句子,例如:追逐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法罕对兰彻评价时说的一句话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等等。
这部电影让我最大的感受是:看完一遍,你会想学习;看完两遍,你会思考你的理想意义是什么;看完三遍,你会为卓越,而不断充实自己。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4今日,我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印度大学教育喜剧片。看完后,我思绪万千,仍沉浸在影片感人、搞笑的情节中。我被影片中的的三个年轻人的友谊打动了。兰彻的口头禅“一切顺利”鼓舞着朋友,告诉他们用勇气应对一切。
兰彻、法罕、加拉三个男孩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他们逐渐认识,成为好朋友,搬到同一间宿舍。他们三个都寄托着别人的期望。兰彻从小聪明好学,他要帮一个富翁拿到一张光宗耀祖的毕业证书。法罕是个特困生,他想以后赚大钱,让爸爸有钱治病,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让还未出嫁的姐姐有钱买来嫁妆。加拉喜欢摄影,却害怕爸爸的权威,选择了自我不喜欢的工程学业。之后,三个人都有了自我梦想的职业。
每个人都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兰彻很好学:他六年级就会做初中三年级的题目。法罕很勇敢:他克服了心中的恐惧,成绩从全校倒数第一升到了前十名。加拉很有说服力:他说服了爸爸,取得了自我喜欢的职业——摄影。加拉说服爸爸时,让我感动的话是”爸爸,如果我当了摄影师会怎样?赚少一点的钱,买小一点的房子,开小一点的车,但我会很幸福,会真正的欢乐。”
我想:以后遇到事情,必须要告诉自我“一切顺利”。因为像兰彻说的一样:“心是脆弱的,要用安慰使它变得坚强。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5昨晚看了一部印度电影《宝莱坞银幕女杰》,让我对一向以惊人数量著称,却难有精品的印度电影有所改观,便写了一则短小的影评,发到微信上。女儿看后推荐了另一部印度片《三傻大闹宝莱坞》。
说实话,前一阵这部片子在影视网站特火,点击率老高了,但就因为中译的名字,叫什么三傻大闹宝莱坞、三个傻子、三个白痴、三个傻蛋、作死不离3兄弟等,以为是无厘头搞怪类的电影,所以一直没有想看的欲望。
女儿推荐,一定有她的理由,特意先查看了一下影评,评价还蛮高,所以下载看了。
一部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一下子看完还真需要耐性。但这部片子我是一气看完的。
电影的影评已经很多,我不想画蛇添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下。我只想说几句我看此片后的感觉:
从这部极尽 ……此处隐藏3074个字……大学,通通都只看分数。一些学校和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断向学生施加压力,因为这些老师和家长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学生有了压力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但是学生也只是个孩子,让他们去承受,连大人都不一定承受的了的压力,他们没有办法,只能选择轻生,这就造成了我们身边一幅幅悲惨的画面。
虽然我们身边并没有太多这样的事例,可如果我们只向影片中的“消音器”一样,对于新知识只会死记硬背,那么学习效率就不畏那么学习效率就不会高。可如果像拉朱一样,我们也不可能成功,有时只担心远方,却忘了避开脚底下的坑,也不会成功。只有像兰彻一样,真心热爱学习,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事就放弃,我们应该记住兰彻的话:“你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2看过几次《三傻大闹宝莱坞》了,每次总被发生在主角身上的趣事所逗乐,同时也被他们对于自己梦想的执着所打动。法罕是三人帮之一,迫于家里人的压力而上工程学校,但是他的梦想一直是成为一名摄影师。
在兰彻的鼓励下,他终于向自己的父母坦白了他的心声,他发自肺腑的言说说服了一直期望他成为工程师的父亲,从不能接受到坦然支持,法罕其实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在于他有机会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而在步入职场的成年人中,又有多少是选择了自己所热爱的职业的呢?金钱、家庭往往是人们选择职业时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障碍;不能绝对的说考虑薪资和他人的期望是不正确的,但是对于追逐自己的梦想, 是不是应该更纯粹一些呢?
剧中的院长,总是教育学生们:生活是场比赛,当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践踏。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下,像兰彻那样有创新思想的人总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长边由专人刮胡子、边听歌剧午睡的一幕,配合着两个学生的自杀,而他却无动于衷,这是多么的讽刺。这反映了一种
分数决定一切,创新受到各种思想和体制限制的制度。难道仅仅一张成绩单便代表了一切?切勿一叶障目,如此行为不仅造成人才短缺,更是间接成为了此国家并不发达的根源。我们要突破自我,做自己想做的,走自己想走的路。尽力了,努力了自己心知肚明,失败了也无所谓。看着兰彻对体制的反抗,对老师的大声质问,不禁理解了何谓自由。让那些固步自封,只会说老生常谈的话的人闭上嘴巴,以傲视给予回击。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3已经第三次看这部电影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印度电影,影片反映了印度现代填鸭式的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和恐惧。电影用诙谐色彩揭露了印度的教育制度问题,让我们在一个愉快的气氛中了解到一个严肃的问题,这都是电影的亮点。
中国的教育者应该好好看这部电影,有一段讲述:教授对被逼得自杀的学生表现得毫无悔意,批评了教育局对学生的漠视。学生嬉戏场面与学生被校方迫至自杀两种不同的片段融合起来,起了化学作用。同样,在中国,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制度也有类似的问题。
电影中,三傻的友谊也很令人感动。人活着有太多身不由己,能像兰彻那样跟着感觉走实属不易。法尔汉热爱摄影,却苦于父亲的阻拦,只能在学校读他并不感兴趣的工程学,于是他成了倒数第二,但当他决定从事摄影的时候,成功向他打开了一扇门;拉杜,一个贫苦学生,面临家庭带来的各种压力,只能寄希望于神,他对现实的畏惧与逃避让他稳居倒数第一,但当他丢掉畏惧,勇敢面对生活时,幸运真的朝他招手了。也许就如兰彻所说:很多时候,我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只要你勇于跨出那一步,说不定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而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最大感触就是:follow my heart。
其实看这部电影我的内心很纠结,我不得不承认病毒院长说的,可我同样佩服兰彻的生活态度。就像在现实里,我深知生活的残酷,却幻想能随心而活,做一个走心的人。
电影的最后,三傻终于在兰彻的学校重聚,而兰彻与女主的爱情也很圆满。故事类似喜剧,但又并不是顺风顺水,也许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跟着感觉走,终会柳暗花明。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4影片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兰彻的口头禅:All is well。“这能解决问题吗?”“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它至少给了我们面对问题的勇气!”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我们离成功会更近一些。其实我们的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出去工作,我们面临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这竞争中快乐的生活呢?这就需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支撑,或许“All is well”。做困境未成年人支持项目以来,见过很多困境未成年人及家庭,他们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有时家访回来情绪是低落的,不知道自己能给服务对象带来什么;有时面临各种文案的整理,状态是狂躁的;有时家长对于社工的完全依赖让社工无力……做社工的过程中不是只有欢乐,同时也有忧愁,社工不是万能的,也会有不同的情绪,我们要学会及时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培养良好的心态。
我相信任何一部电影,都可以展现出一辈人甚至一代人的精彩故事。看电影看的不仅仅是情节发展,更重要的是创作者想要向我们传递的内容。每一部电影在第二次第三次欣赏时,你会惊讶于自己的成长。看电影,也是读人生。
做好社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个持续累积的过程,今天的积淀与反思促进我们更好地成长,社工路上你我同行,不忘初衷!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5星期五那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让我的感触很深,看完这部电影后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分数真的有那么地重要嘛,就因为毕业后领的那一张写了墨水的纸、领一本破本子,就让那么多人承受着他们还撑不起来的压力嘛?”
也许,一个学生的成就可以衬托出一个学校的教育。但是,你们有没想过一个成就的学生背后又有多少个学生因压力过于沉重而倒下,一个家庭的改变和富裕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样只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顺利的毕业,拿到那一本破本子或是领一张写了墨水的纸,自己的家庭就没办法过上好日子,只会使他们盲目的去读书,堕落在压力之中,体会不到世界的幸福,没有时间去体会朋友之间的快乐,轻松的去过一天。
学习上的第一并不能代表你什么,如果你不能把它用在实践中,只是一个死读书的人,把一切的定义都背了下来又有什么用呢?也许就像兰砌说的一样,在学习上,你们都陷入了疯狂的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即使马戏团的狮子也会因为鞭打而学会坐在椅子上。但你们会说这是训练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兰砌他不会因为学习而过分的去理解或是背,他善于在生活中实践,探索他需要的知识。
从电影中我认识到。在学习上不要太过分的压迫自己,篡夺自己的快乐,父母不要给自己的孩子太多的期望与压力。在生活上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老师也不要给学生太多的压迫力,这只会使一个个学生在沉重的压力中倒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