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观后感

家校社协同育人观后感

时间:2024-05-30 12:14:43
家校社协同育人观后感(通用23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观后感(通用23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校社协同育人观后感 篇1

关于家庭教育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下面,我就从这次培训给我的感触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促进学生教育发展。

先谈谈家庭教育的现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劳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在我们教学实践中不难发明,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A“望子成龙”型。

B“重视分数”型。

C“顺其自然”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期望,经常用邻居同事朋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二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惟独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访,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恒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熟悉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模范,找出差距,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经过两天的学习,让我觉得,对于家庭教育,我还有许多知识要学习,但是,从这两天的讲座中,我却学到了很多,我会将所学到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身为母亲的我,不仅在学校教育学生,回到家也同样教育自己的子女,我相信这次家庭教育专家培训的学习是几代人都享不尽的充电之旅。

  家校社协同育人观后感 篇2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知识启蒙心灵成长为人处世起着独特的作用。一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决定一个孩子今后成功与否。我们国家有着非常良好的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历有的家族人才辈出,究其原因,与其良好的教育家庭分不开。几乎每个姓氏家族都有家训。历比较有名的家庭教育的典籍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这些书籍的内容大多强调子女的修身治学为人处世等。

我作为一名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不断的探究教育的方法。现借此机会谈谈本人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各位老师家长们进行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一、注重良好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基础

孩子在家庭中成长,如同一棵小树在自然界中成长。良好的自然环境对树木的生长有利于它快速成材。同样,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将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我非常重视家庭的文化氛围的建设,注重学习型家庭的打造。我的房子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有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在我的生活中,书籍是我的朋友,学习是我的习惯。只要有时间,我天天都会看书,学习,以此让孩子受到我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是长期的一种耳濡目染和熏陶。此刻我孩子喜爱阅读,大概是受到我的影响吧。孩子为什么会受影响呢?我想,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对于一种现象,孩子最初是效仿,继而会形成一种习惯。特殊是长期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他能不受你的影响吗?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作为家长在各方面要成为孩子的学习模范,这既是家长的责任,更是孩子的期望与未来!这应当成为一个定律:负责的家长必定会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家长要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质,每一种潜质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要素。每个家长的身上都有孩子学习的优点,这个优点就是你的潜质。我们应当将这些优点变成孩子成长的太阳空气水分土壤养料去润泽滋养孩子的心灵。

我爱好中国传统文化,如篆刻书法国画吹笛子。我认为这些爱好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我一空就学习篆刻,练习书画。虽然我不一定让孩子今后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家庭环境对他而言一定是有益的。家庭里洋溢着书香的味道,文化的气息。这种气息会浸润孩子的心灵,也影响到他的行为。有时,我会和孩子一起共作一幅画,让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还可以借机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一次,孩子要我教他篆刻,我就给他一块印石,告诉他方法,让他去刻。孩子拿过石头,认真地去刻,结果没有成功。最后他说了一句话:“没有想到篆刻这么难”。我对他说:“做任何事情都不简单,但是要下功夫才干做好,不是单纯凭热情就能做好的”。这样,我在日常生活中,寓教于乐,让他明白事理。

二、平等沟通,结成朋友型亲子关系

在企业管理中认为“沟通比权力更重要”。我想,在家庭里沟通比训斥更有效。我们简单犯的错误是,一旦孩子犯了错,比如作业做错了,或者作业做得太慢,我们做父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很急燥,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进行体罚。其实这种教育的方法是不对的。我们难道不能和孩子讲道理,进行平等沟通吗?惟独当你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格独立并且有尊严的教育对象的时候,孩子才有可以接受你的观点。我们此刻都已是为人父或为人母,假如我们小时候受过父母的责骂或挨打,此刻我们是不愿回忆的,相反,我们最愿意回忆,父母是如何耐心的与我们平等沟通的场景。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方法上不能过于简单或粗暴。你越是想简单地处理问题,相反孩子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况且,十岁左右的孩子此刻很简单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平等沟通比训斥更有效。我记得有一次我针对孩子的作业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教他克服粗心的毛病。在以后的考试中,他都认真细心,成绩有了进步。平等沟通能够帮助他找到问题的结症所在,并且帮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和孩子的关系非常友好,完全是朋友型的。这种和谐的父子关系,将有利于他的成长。我们经常一起讨论,一起下棋一起唱歌一起画画一起放风筝。我还为此写了一篇<春天,我和儿子一起放风筝>的文章。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和孩子放风筝的事情,告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学会面对,象风筝一样逆风而行,高飞九天!

正是有了平等沟通,我才干和孩子一起成长,一同感悟他心灵成长的过程,体会他的精神世界!实际上,我的成长一方面也离不开孩子。孩子也在教育我,因为孩子会促使我去不断完善自己!在这点上,我还得感谢我的孩子!

……此处隐藏17938个字……解后,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孩子的思想是第一位,孩子的心理是第一位。当刘慧老师问:“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呆立当场,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日常生活中,每次下班回家我都会问孩子,你写完作业了吗?每次孩子看到我都好像我的脸上写满了作业。我总是以自己的水准要求孩子,希望他成长为父母希望的样子。刘老师让我从梦中觉醒,我以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真正的渴望,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去表达,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内心真正的成长,让孩子成长为自己心中的样子。作为父母,我更应该完善自我,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特长,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引导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过度关爱造成过度依赖,过度操心造成过度懒惰。大多数的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早晨家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孩子依然慢条斯理起床,磨磨蹭蹭洗漱;到了放学家长急着催孩子赶紧写作业,孩子依旧我行我素,能拖一会是一会。孩子无法独立,就无法真正的走向社会,也无法脱离那种“小我”走向“大我”,更不能走出“舒适区”冲向更加有趣的“价值区”,体验独立自主带来的乐趣。作为家长,我应该在孩子表达基础上给予一些指导,并对孩子进行鼓励,为孩子的独立思考进行表扬,帮助孩子远离依赖。父母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缓解自卑,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作为家长,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相信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

  家校社协同育人观后感 篇19

7月15日,我观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家庭建设与父母携手育儿》,受益匪浅。

公开课中,刘慧教授和李宁老师讲到,父母要学会读懂孩子的表达,要重视孩子内心的感受,要允许孩子有情绪、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父母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语言引导,培养孩子正向积极乐观的思维、表达和态度。

一直以来家长过多的重视孩子的学习,没有重视孩子的心里感受,总是觉得父母做的一切是为他好,孩子就应该听父母的,可平日里和孩子也会意见不一致,有时你说你的他根本听不进去,作为家长还很生气,认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能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首先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与孩子平等交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出来,正如两位老师说的给孩子最有价值的关心,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对他好,要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当孩子有情绪时不能一味的打压、批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孩子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其次身教重于言传,父母首先做好自我的情绪控制,才能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父母平日里不应该总说孩子这做的不够好,那做的不对,应该以积极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善于发现细小的闪光点,父母的肯定有利于孩子形成正向积极的乐观态度。

非常感谢学校、老师们给家长们提供的学习平台,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家庭教育理念,作为家长更要加强学习,与孩子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家校社协同育人观后感 篇20

这堂课真的是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对于孩子的情绪表达,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种种情况,今天终于得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瞬间茅塞顿开!

所以很多时候,作为家长的我,耐心都是不足的,感觉总是鸡飞狗跳的状态,孩子的情绪是负面的,我的情绪也被影响,然而却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去处理这个问题,但是听了老师的解答之后,我终于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了。问题就在我这个家长身上,我没有在孩子向我表达情绪和意愿的时候,耐心的去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故事,导致孩子经常用些负面情绪去表达他们的想法,希望获得我的关注和理解。老师们说的非常好,家长不该用孩子的情绪去对待孩子,作为家长,经常被孩子气得情绪瞬间暴怒,这种情绪也影响了孩子,让孩子认为这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我们作为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在情绪要爆发的时候按下暂停键,给孩子和自己一个缓冲时间,把自己要冲出口的话语消化掉,换一种方式和情绪去和孩子沟通,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我们需要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关注孩子的情绪很重要,不要老是骂孩子,孩子不开心了,跟他谈谈心,做到家校结合,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家校社协同育人观后感 篇21

一、真正意义上做到以身作则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父母的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效仿。作为家长,我认识到身教更大于言传,现在孩子的思想品行、道德观、人生观都在日趋成熱这就需要家长以身作则,时刻正确引领、引导孩子往德智兼备的人生轨道。

二、要做智慧型家长

学会放手。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在他自己能力范围内理应接受的行为,做父母的不能替代,要做有原则、有底线的父母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三、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会渴望得到认可,我们作为父母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而不是一味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去做对比,不轻易地否定孩子的一切。当然父母也不能无原则的宽容,做的不好的地方,是需要父母正确引导。

四、家底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

需要家长与学校联手沟通与合作,教育不是老师的事情,我们家长不能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想当然地转嫁给老师们,相反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关注和教育,让孩手感受到家庭的爱和关怀,不是丢学校就不管了。

  家校社协同育人观后感 篇22

父母要读懂孩子“怪异”行为背后真实的愿望,在亲子交往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遇事善为先”。看了教育公开课第二期,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在孩子出现了与往常大不相同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对其进行耐心询问,而不是急于追究,要发现孩子内心的善意。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他们有时候看似过激或令人生气的行为可能只是为了求得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注意。家长要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理解孩子们这些行为背后的实际需求和善意举动。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心里,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们在呵护关爱下健康成长!

  家校社协同育人观后感 篇23

对于孩子的情绪表达,如何正确解决孩子的种种情况,今天听过两位老师的解答之后,我终于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了,问题真的在我这个家长身上,我没有在孩子向我表达情绪和意愿的时候,耐心地去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故事,导致孩子经常用负面情绪表达她们的想法,希望获得我的关注和理解。

家长不该用孩子的情绪去对待孩子!作为家长,经常被孩子气的情绪瞬间暴怒,这种情绪也影响了孩子,让孩子认为这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我们作为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在情绪即将爆发的时候按下暂停键,给孩子和自己一个缓冲时间,把自己要冲出口的话语消化掉,换一种方式和情绪去和孩子沟通,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家校社协同育人观后感(通用2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